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2022年,辅助驾驶正式转入下半场。而攻克城市场景,则成了下半场的核心任务。

  

放眼市场,当前主要的整车厂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都在积极推进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市场景的落地,其中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量产应用的关键阶段。

  

小鹏汽车早在去年就立下Flag称,将于今年向城市场景拓展辅助驾驶能力。历时一年,小鹏汽车的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已经于9月17日正式在广州启动试点。根据规划,接下来小鹏汽车还会将城市NGP功能进一步拓展至深圳以及上海。

  

同月,极狐阿尔法S HI版在深圳全量推送了城区NCA城区智驾导航辅助,正式开启城市NCA时代。

  

长城旗下毫末智行也已经进入了城市NOH大规模量产最后阶段的冲刺。据悉,长城旗下首款搭载量产城市NOH功能的车型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即将迎来量产。

  

而轻舟智航,自今年5月正式发布“双擎战略”,明确发力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赛道,过去一段时间在城市NOA方面亦取得了诸多突破。此前,轻舟智航已经成功完成了基于单颗激光雷达的城市NOA落地实践,并已拿到了量产车的定点,目前正在全面去做交付的工作。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图片来源:轻舟智航

  

不难预见,接下来城市NOA提供的高速路段和城市路段都能使用的点到点辅助驾驶功能将全面进入落地推广期。基于此,各股势力必然会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领域展开新一轮激战。

  

那么,作为一家L4公司,轻舟智航降维做城市NOA的优势何在?轻舟智航具体是如何用量产车成本做出L4体验的?日前,轻舟智航在首届技术工坊上首次全面分享了其在城市NOA核心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独到优势。

  

与此同时,轻舟智航还正式发布了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品牌的中文名称——乘风,包含车载软件、车载硬件和数据自动化闭环等多个方面,充分彰显轻舟智航“基于数据,成于感知,用最强的PNC引领城市NOA的新高度”的价值主张。

  

落地城市NOA,是自动驾驶演进的必经之路

  

得益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一致,以及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过去两年自动驾驶在国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而去年还只有23.5%,增长迅猛。目前整个市场正处于 L2 向 L3 发展的阶段,市场上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相对成熟,待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即可实现落地,另外L4 级自动驾驶测试数据的积累也正在加速进行。预计未来三年,L2++级及以上的高级辅助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尽管如此,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依然只能在10%的高速场景使用,一旦进入城区,自动驾驶的体验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

  

而城市,恰恰又是用户最高频的应用场景。据小鹏汽车此前给出的数据,在用户的总用车里程中,城市道路占比高达 71%;而在用户用车时间中,城市道路占比更是达到90%;从频率来看,每天仅有25%的用户出行会通过高速,而城市道路则是100%。

  

这意味着,攻克城市场景已经成为了自动驾驶演进的必经之路。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图片来源:轻舟智航

  

但这并不容易。作为辅助驾驶的天花板,无人驾驶的入门槛,城市场景相较于高速场景,无论是在路况还是交通规则等方面,都更为复杂:

  

•     交通参与者的复杂性:城市NOA除了大货车、小客车,还需要处理各类行人、三轮车,还包括各类工程车、市政车,以及车辆混行的场景;

  

•     交通规则的复杂性:城市道路包含了各地的各类永久性、临时性红绿灯,以及环岛、复杂立交桥等,在市区还时常有大量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     市区高精地图覆盖里程有限:需要大量借助视觉信息来处理各类路口、道路标识和车道线以及其他静态交通设施。

  

这决定了开发一个城市NOA系统的难度相较于高速NOA也是指数级上升,需要从感知系统、决策系统以及规划控制等多个方面同步着手。为此,目前行业也涌现了多种不同的辅助驾驶配置方案,下至纯视觉、低算力平台的低配方案,上至配备激光雷达,搭载双NVIDIA DRIVE Orin或双地平线征程5计算平台的高配方案。

  

轻舟智航对城市NOA的主张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优性价比。对此,抖客网,轻舟智航于行业内率先提出并实现了一颗激光雷达的城市NOA,并认为这是当前高配中最务实的城市NOA方案,有望更快上车,推动城市NOA的快速落地。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图片来源:轻舟智航

  

在轻舟智航看来,在当前阶段,由于道路上充满复杂多样的障碍物和Corner Case场景,纯视觉方案很难应对中国的城市NOA需求。而激光雷达能够提供精确的3D测距,可以及时捕捉准确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运动状态等信息,便于系统及时做出更为安全且舒适的规避动作,有效应对多种Corner Case难题。所以,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至于为什么一颗足矣,一方面是基于轻舟智航“不堆料”的主张,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轻舟智航在感知、PNC等底层软硬件架构的整体技术能力优势,以及在数据驱动研发模式方面的长期积累。

  

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复杂场景看得清

  

无论是人还是系统开车,“看得清”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但因为城市场景更为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决定了城市NOA对感知系统观察和认知世界提出了极高要求,其中包括需要更加精准高效的感知融合算法。

  

目前,主流的融合方案包括前融合(数据级融合)、中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后融合(目标级融合)三种,不同融合方案各有优劣。前融合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融合效果,但对于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同步性和空间标定的要求非常苛刻。而后融合的解耦性更强,但依赖经验丰富、工程素养良好的工程人员编写基于经验的规则,同时需要大量的仿真、实车测试以获得更广的覆盖度,并且可扩展性有限,工程投入边界收益低。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图片来源:轻舟智航

  

为此,轻舟智航提出了“前中后穿插融合” 的超融合感知算法,即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模型可在不同阶段充分利用不同传感器信息,让不同传感器优势互补,以避免单模信息丢失,实现更早的多传感器信息共享,得到更优传感器融合结果。

     

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图片来源:轻舟智航

  

原标题:【决战辅助驾驶下半场:L4公司如何做好城市NOA
内容摘要:2022年,辅助驾驶正式转入下半场。而攻克城市场景,则成了下半场的核心任务。 放眼市场,当前主要的整车厂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都在积极推进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市场景的落地,其中部分企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16800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斯巴鲁发半年报:营业利润大涨103%
下一篇:汽车芯片成“香饽饽”,小米开启广撒网模式?